来源:扬子名医团
人体的血管如同地球上交错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它遍布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养分、氧气都靠着这个四通八达的管道系统运输到我们身体的每个角落。管道一旦出了问题,可能影响身体的各个部分,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人仗着年轻觉得离血栓远得很,其实血管的老化,从很早就开始了。一起来听听介入与血管外科医生提醒,收好这份从小到老的血管养护指南。
大咖小传
邓钢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委会神经介入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学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子课题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擅长神经系统出血性及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给少年儿童:
动脉硬化从10岁开始?有道理
“从10岁起,我们的动脉就开始硬化,颈动脉斑块在我们20岁就开始发育了。”网上的这种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
邓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血管开始硬化的时间并不是那么确切,但儿童青少年的血管状况,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乐观。“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儿童的营养状况太好了,小胖墩越来越多,小小年纪就血液粘稠、血管上就长斑块的不在少数。”邓钢主任告诉记者,脑梗年轻化,临床上甚至有十来岁年纪的小朋友,就出现了脑梗的状况。
给中青年:
长期精神紧张加大血管撕裂风险
背着房贷车贷压力,过着“”作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上班6天),不得不拼的中青年人数不胜数。很多医生都会提醒,长期精神紧张可能成为各种疾病的诱因,精神紧张之于血管的影响,邓钢主任医师团队就在小鼠实验上真实的呈现过。
“我们给小鼠注射肾上腺素,来模拟小鼠在高度紧张下的身体状态,这时候的小鼠血压升高、应急激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缩,造成大动脉撕裂的情况比普通对照组小鼠要多得多。”邓钢主任说,这个实验也给中青年人提了个醒,劳逸结合,工作之外给自己留一点“喘气”的时间,其实对血管也是有好处的。
久坐久卧,会产生最可怕的血栓
现在的中青年人还有个特点,久坐的特别多。当你久坐的时候,下肢的血液循环其实是受限制的。如果将血管比作河道,血液粘稠再加上血液流动缓慢,河中的“泥沙”就很容易沉积下来,血栓也就形成了。“静脉长血栓,最怕长在腿上。”邓钢主任医师解释,长在腿部静脉里的血栓,一旦脱落,会跟着血液流动,经过心脏之后就到了肺动脉。
堵住肺动脉是最为可怕的,它和心脏冠脉的堵塞还不一样,肺动脉堵住了,右心内的血不能进入肺动脉,循环中断,身体的氧气供应一下就被切断了,这就是肺动脉栓塞,猝死可能就在几秒内发生了。有的产妇产后猝死,有的患者术后都快出院了发生猝死,就是遭遇了这种可怕的血栓。
给老年人:
别忽视脑部血管瘤的风险
年纪大了,血管一定差吗?那也未必。邓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有些老年人八十多岁了,平日里注重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体重适中,血管反而不是特别差。而有些五六十岁的人,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血管一团糟。所以,年龄并不是衡量血管好坏的标准,关键还看个人的情况。
另外一个老年人不能忽视的风险是脑部的血管瘤。上海曾经做过一个社区调查,在接受调查的50岁以上人群中,通过影像学检查,脑部有血管瘤的比例高达7%,而这7%的人群,很多人并不知道。“脑部血管瘤会不会破裂,要综合瘤子位置、大小以及形态来判断,如果瘤子已经有尖锐的角出现了,那么破裂的风险很大,需要提前介入干预,以免出现脑出血风险。”
快问快答
1
如何及早发现血管风险?
很多病人是出现疼痛医院就诊,这时候相当晚了。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已经能及早发现血管的病变。比如说颈部血管的状况,通过彩超能看到,彩超能观察到动脉内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血管管腔有没有狭窄、对颅内血管有多大影响等。脑部的血管“藏”得比较深,通过增强CT后的血管重建也能发现病变。这种方法也能发现主动脉、内脏动脉、下肢动脉等其他大血管的病变。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不需要打造影剂,通过无创的检查就可以发现脑动脉直径小于3毫米的动脉瘤。
这些检查并非常规体检项目,但建议有高血压家族史、动脉瘤家族史等高危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每年做一次血管的筛查。
2
保健品能软化血管吗?
保健血管,平时要注重的是健康饮食,尽量减少高脂饮食,能让血液“垃圾”少一些,多运动,能促使血液流动加快,避免过多有害物质的沉积。保健品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你血脂过高,一些保健品可能会辅助降血脂,但最重要的还是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3
介入技术能解决血管什么问题?
人体的血管四通八达,介入技术也能通过这些四通八达的“管道”将器械、药物送到需要治疗的部位。通过针尖大的创伤,手术器械就能通过血管到达身体的任何部位,它可以到达颅内,也可以到达肺、心脏等重要器官,甚至是脚底。它可以进入静脉、也能进入动脉。实质性脏器,比如肝脏、肾脏、脾脏,也可以通过穿刺制造出“道路”到达。医疗器械或药物到达需治疗部位后,可疏可堵,从而解决从头到脚的各种问题。
洲直邮代购:点下方阅读原文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