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可对于漳州芗城区的陈女士来说
现在维权已没有意义
更不可能换回家人的身体健康。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
陈女士的外婆苏老太今年82岁,因患有关节炎,大概从5、6年前,老人家开始频繁受邀去参加各类保健品宣传的讲座,并购买了名目繁多的保健品服用。
尽管苏老太的家人反复劝说她,不要去服用这种非正规渠道来的保健品,可老人家隔一段时间又去参加讲座、购买保健品。担心家人阻止,老苏老太还自己偷偷地服用保健品。
今年3月初,苏老太出现四肢乏力、食欲下降、尿液如浓茶、皮肤瘙痒等症状,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其总胆红素水平为.15,超过正常人的上限值13倍多;凝血酶原时间是17.3,也大于正常参考值,已经出现肝衰竭迹象。
医务人员考虑其可能跟长期服用保健品有关,就建议进一步检查,找出病因。可苏老太的家人觉得老人年龄太大、身体欠佳,即便证实跟保健品有关系,也已于事无补,所以决定放弃检查,只积极配合治疗。
负责接诊苏老太的第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伍伟平说,保健品主要分为营养型和功能型两大类,其中营养型保健品主要提供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和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等,如补钙、补锌、补铁、补充蛋白质和补充各种维生素等;功能型保健品主要是针对心脑血管、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具体疾病,具有辅助治疗和调节作用。
伍医生认为,保健品不同于一般食品,又有别于药品,它适于特定人群,并非男女老少皆宜。对于具有明显心脑血管症状或血液化验各项指标严重超标的中老年人,最好先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药物治疗,等病情基本稳定后再辅以保健品进行调理。有的老年人听一些保健品销售人员的夸大宣传后,停服常规治疗药物,仅靠保健品进行调理,这是一种常识性错误做法,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此外,不少保健品中大都含有激素,正常人吃了能增加气力、食欲大振,可实际上也加重肝脏负担,特别是像铁剂、维生素A和D等摄入过多,不但不能排出体外,还可能累积在肝脏导致肝硬化、肝脾肿大等中毒反应。
导报讯(记者赖雅红通讯员黎斌)
欢迎广大读者向海峡导报“大华安”后台留言提供报料!
届时,我们将根据线索的新闻性给予报料费奖励!
长按以下治疗白癜风药物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