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肝衰竭
肝衰竭症状
急性肝损伤
肝衰竭诊断
肝衰竭治疗
慢性肝衰竭

2020年疫情期间她的故事

医院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医护人员就是战士,1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医院。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二组的呼吸科主治医师,今年45岁,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的20名医疗队员之一。1月26日,大年初二,合家团圆的日子。湖北武汉的街道上清清静静,曾经车水马龙的大街此刻就像被定格的画面一般悄然无声,凄凉无处不在,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医院的灯火通明与急匆匆的脚步显示着这座城市的脉搏,他们的到来无疑给武汉的战友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第一天上班,正是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救诊治患者同心协力,战胜病魔出医院医疗队治工作最艰难的时刻,为减少防护服穿脱不必要的损耗,所有上班的医护人员都默契地提前两个小时不吃不喝,如此才能保证工作中间不上厕所。厚重的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剪掉长发,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诊治的第一位患者,女,汉族,76岁,武汉本地人。临床表现:体温:39.8度,呼吸困难,带着氧气面罩。核酸检测:阳性;肺CT显示:胸片呈双肺浸润性病灶。既往史:患高血压病20余年,血压/90mmHg;糖尿病10年并伴有糖尿病肾病。问诊:您还有哪里不舒服?老太太咳喘半天才说出”胃疼“话来,可惜当地武汉话她听不明白,请武汉本院朱医生当翻译,老太太立马拉长脸,瞪着眼,嫌她笨。体检后,她对朱医生说:”患者报病危,让家属签字“。她的第一位患者24小时后去世,因为是隔离区,只有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默默地陪伴,老人的亲人则在隔离区外为她哭。不出1天,当翻译的武汉朱医生就被感染,住进ICU。她没有时间落泪,因为送来的重症患者增加。1月29日,她的75岁父亲患脑溢血,70岁的母亲让外孙打电话叫她回北京抢救,她只能含泪拜托同事,忍着悲痛继续上班。在京的亲人处理了她父亲的后事,决定等她回家休息的时候再安葬。上高一的儿子悄悄打“姥姥很生气,在家抱怨,还骂你不孝顺;爸爸说他理解你,支持你;我也支持你,希望妈妈平安归来”。她班照上,患者照治,只是少了笑容。1月30日,收治第二位患者,男,汉族,36岁,病虽然重,胜在年轻,没有其它并发症。可能因为住院要戴口罩,单独隔离,单独吃喝拉撒睡;医生,护士皆是全副武装;病房里全是消毒水的味道。他对她说:”这是限制人身自由,跟坐牢一样,别看你是女医生,等我病好了,我揍你“。她笑了笑,这一位还能康复出院。2月1日,由于交通管控越来越严,武汉物资紧缺,科护士长刘洋提着一篮陕西延安红富士苹果分发给全科所有人员,并解释说;“数量不多,每天供应有限,每人一个”。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她觉得,这次的苹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甜,都好吃。科里和她搭档的谭医生喜欢吃辣,爱吃火锅,说:”刘护士长,现在我们过的是人人自危,病毒肆虐的日子;老天,什么时候才有火锅吃,太想念了“。2月3日,病区里的重症患者病情越发严重,并发症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衰竭、肾衰竭,各种情况都有发生。抢救:请专家会诊,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人工肺机,输入带有抗体的血浆,治疗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相对于个体,疗效有好有坏。疫苗短时间内研制不出来。“救我“。求生的欲望大于求死。医生和患者顽强地与病魔做着斗争。稍微有一点点空闲的时间,她站着都能睡着。2月8日,来到武汉已经14天,可以休息2天。她对同事说:“等阴霾散去,武汉解禁,我一定会再回来看看,吃一碗武汉的热干面,看武汉的樱花盛开”。她(王鸿雁)是北京医医院一员。全国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迎难而上,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展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筑起了防疫治病的铜墙铁壁,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与严谨的工作精神,谱写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忠诚卫士的时代赞歌。历史和人民将铭记广大医护人员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9日通过社交媒体说:“我向在中国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在湖北省的医护人员致敬。他们在巨大压力之下,不仅在照顾患者,还在为针对新冠病毒的科学分析搜集数据。全世界感激你们为找到最好的治疗办法和防止病毒蔓延所作的努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hanqh.com/gsjzd/10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