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对于肝病患者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最害怕的就是突然发现肝癌或发生肝衰竭,可是不少患者对肝衰竭还不是特别了解,本文对肝衰竭的病因、诱因、表现、分类、治疗做一简要介绍。
肝衰竭是如何发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故又被称为“加工厂”。当各种因素(如病毒、酒精、药物等)引起的肝损害发展到一定程度,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肝脏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之为肝衰竭。临床以极度乏力、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厌倦、呕吐、尿黄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神志异常,尿量减少、发热、各种并发症相应表现等。
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和诱因?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引起肝衰竭的病因谱及发病率也不同。肝衰竭的原因多样,在我们国家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最常见,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导致的肝衰竭。在西方国家则以药物性肝损伤、丙型肝炎等为常见病因。
肝衰竭的发生常常有诱发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乙肝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期间,未达到停药标准时自行停药会导致乙肝病毒大量复制,诱导肝炎复发;外出旅游时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海鲜、凉拌菜等,容易感染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嗜肝病毒感染;对食物、药物容易过敏患者在用药时注意预防药物性肝损害;接触毒物、家装时注意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减肥、美容药物服用要有防范肝损害意识;饮酒适度,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损害;有慢性肝病患者,注意定期复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治发展为肝衰竭。
肝衰竭的分型?
肝衰竭根据发病的缓急、肝病的基础分不同的型别。目前国内肝衰竭普遍的分型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此外,年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提出了肝衰竭前期的概念,为发生肝衰竭前的一种疾病状态,临床特征为: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②黄疸升高大于51umol/L;③有出血倾向,40%PTA≦50%(或1.5INR≦1.6)。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高度重视,建议住院积极诊治,以免发展成肝衰竭。
肝衰竭如何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不同原因的肝衰竭病死率不同。即使是疾病的早期阶段,也有可能出现预示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肝性脑病、肝外器官衰竭、不良病因和表现、肝损伤严重程度等。肝性脑病和肾衰竭是患者危重的重要标志,救治成功率较低。
目前肝衰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一般支持治疗、病因治疗、营养支持、激素、促肝细胞生长、防治并发症等)、人工肝治疗、干细胞移植、肝移植等。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和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时间。肝衰竭患者诊断明确后,应进行病情评估和重症监护治疗。有条件者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视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
(作者:解放军第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一科游绍莉)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