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骁教授
浙江大医院
徐骁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兼总干事、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徐骁教授聚焦肝癌诊治难点和器官移植学科瓶颈问题,带领科研团队开展肝癌肝移植复发防治分子机制、肝癌分子分型、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肝癌靶向治疗新策略研究,完成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学术业绩。
徐骁教授主持了十三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中的“乙肝相关肝癌肝移植临床诊疗新体系研究及应用推广”课题(-)、课题“肝病发生发展与肝癌转移复发的蛋白质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等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余篇。参编《外科学》《肝移植》等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肝肾移植短期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长期效果仍不理想。器官移植临床学科需要能够识别和管理患者的可干预因素,降低移植物衰竭的风险,改善长期预后。欧洲器官移植可干预风险管理组(COMMITGroup)于年成立,由来自欧洲9个国家的20名肾脏和肝脏移植专家组成。该小组的职责是为肾脏和肝脏移植受者的长期管理提供专家指导,目的是通过最小化可干预风险来改善预后,并于年4月在Transplantation上发表了《肝肾移植受者长期可干预风险管理的实践建议》。该实践建议的目的是通过讨论目前的证据,为临床提供具体的实践建议。本文对其中的肝移植受者长期管理的内容做简要解读。
肝移植作为目前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已被社会各界所接受。自年Starzl开展了第一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历经半个世纪的蓬勃发展,众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得以“浴火重生”。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日趋成熟以及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肝移植受者短期存活率均已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然而,随着移植受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远期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