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致肝癌?
致肝癌的证据不足需进一步研究
这两天,“马兜铃酸”成为了热门词。很多人其实并不懂得什么是马兜铃酸,但是却被一篇解读过的科技文章吓到了。“马兜铃酸”到底对人体有何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1
马兜铃酸是“草药的黑暗面”?
10月18日,有专业杂志发表封面文章,提示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是导致亚洲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台湾地区近八成肝癌以及中国大陆近五成肝癌与马兜铃酸有关。有的杂志还专门刊登了封面评论,题目是“草药的黑暗面”。
2
网络上流传……
目前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文章指出:研究者对各地肝癌样本做基因检测后发现:
在亚洲,中国台湾98例肝癌病例样本中78%显示马兜铃酸相关突变特征;
中国大陆89例肝癌病例样本中有47%显示马兜铃酸相关突变特征;
越南26个中有19%;
其他东南亚国家9个中有56%;
而在北美个肝癌样本中只有4.8%马兜铃酸相关突变特征;
欧洲个样本中只有1.7%。
马兜铃酸
由此,研究者得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地区乃至整个亚洲的肝癌发生有广泛相关的结论。
3
兜铃酸被列为Ⅰ类致癌物
不少中草药都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可能会导致不可逆性肾病以及尿道上皮细胞癌已经是医学界的共识。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马兜铃酸列为Ⅰ类致癌物。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等被认为含马兜铃酸较高的药物目前已经被禁用,其余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则被列为处方药。
4
医生怎么看?
医院肾脏病科、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专家谢院生和陈香美指出,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证据不足,需进一步研究。专家指出,这篇发表在《SciTranslMd》的论文题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整个亚洲的肝癌广泛相关”,在互联网上传播之后,“转化”为“亚洲地区肝癌高发可能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并进一步“转化”为“有毒的中草药千万别乱吃!”实际上这篇文章并没有提供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更没有中药导致肝癌的直接证据。
研究者只是通过外显子测序,发现接触过马兜铃酸中药的患者肝癌组织中有较高频度的基因突变,推测肝癌的发生可能与马兜铃酸有关。需要澄清的是,基因突变不等于癌;含马兜铃酸中药——马兜铃酸——基因突变——肝癌的内在联系如何不清楚,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专家指出,马兜铃酸有明显的肾毒性,急性中毒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中毒可导致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增加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率。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会导致人的肾盂癌和输尿管癌,马兜铃酸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高级别的第一类致癌物。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天仙藤、青木香和细辛等)或中成药(如过去的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等),即使停药,在数年后仍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在临床上要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及剂量与疗程,慎用、少用、尽量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材。
5
如何看待中医中药?
马兜铃酸再次将中药引入公众的视野,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中药的攻击。到底如何看待中医中药?中医中药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恶的。没有哪种药能够治疗百病,也没有哪味药适合大剂量长期服用。长期大剂量使用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药物毒副作用,这属于不当用药,而并非药物本身的问题。
砒霜是剧毒物,用好了可以治疗白血病;维生素A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如妊娠期过度应用可致胎儿畸形。大家需要做的不是拒绝应用中药,更不是诋毁中医中药,而是应该提高中药的品质,按病证合理使用中药或中成药,以减毒增效。
图片综合网络
实习编辑:邵小芸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