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8日是第九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大家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主动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感染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卫生挑战,其中乙肝和丙肝影响到全球3.25亿人,每年导致万人死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的《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万人,丙肝感染者约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警惕肝炎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2
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时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风险越高,因此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重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3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戊肝疫苗适用于16岁以上人群,可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
4
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以下行为也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5
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检测
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建议易感染人群(如有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使用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文身、文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
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有肝衰竭危险,应予以重视。
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患者应树立信心、保持耐心,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相反,任意选药、随意换药、自行停药,以及不按时复诊检查,均可能会引起病毒耐药、病情反弹或复发。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切勿轻信过度宣传和虚假广告,以免造成病情延误和经济损失。
丙肝也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
常见乙型肝炎有关问题
1.得了乙肝能治好吗?
目前尚无药物可以完全治愈乙肝。对急性乙型肝炎病例来说,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而慢性乙型肝炎病例需要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肝损伤最小化。
2.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系吗?
现在已经肯定,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55%的肝癌由HBV感染导致,在乙肝病毒中、高流行区,89%的肝癌病例可归因为HBV。慢性HBV感染人群肝癌发病率约为10%-25%,是未感染人群发病率的15-20倍。
3.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如何判断是否得到了保护?
WHO乙肝疫苗立场文件()中认为,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大于10mIU/ml可作为保护性标志。但是基于我国乙肝流行现状及基层使用试剂的检测灵敏度,通常认为,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mIU/ml之间为低应答。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下为无应答。低无应答范围都有感染的风险。
4.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与是否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有什么关系?
关系非常密切。新生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90%会进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25%~30%会进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乙肝病毒,90%-95%可自愈,只有约5%~10%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护肝的5个小方法
饮酒千万别超量。适度饮酒,可以的话尝试戒酒。
化学用品要慎用。使用任何化学品之前,一定要做好防护。
病毒性肝炎早预防。甲肝、乙肝及时打疫苗,乙肝、丙肝确保性安全,甲肝、戊肝注意卫生。
用药严格遵医嘱。尤其是慎用中草药,中草药已成为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
坚持锻炼控饮食。除此之外,定期体检也很重要。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美图、健康中国、丁香医生、中国疾控动态,益阳市疾控中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嵊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