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性肿瘤样病变,80%发生在20岁以下的人群中,女性占轻微优势。患者通常表现为疼痛或肿胀,神经压迫引起的神经症状,活动受限,或病理性骨折。
ABC治疗的目标是根除肿瘤组织,防止恶性转化,阻止骨破坏和变形,并使再矿化。治疗的选择通常包括完全病灶内刮除或切除,随后用骨移植或骨水泥填充病灶。一般来说,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可能高达59%,尤其是在病变未完全切除的情况下。在某些解剖部位,手术是有限的或不可能的,因为切除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或由于无法重建骨缺损。其他治疗方案包括经动脉栓塞,经皮硬化治疗等。
近期的JVIR上,来自德国UniversityHospitalMünster的介入放射专家发文,旨在评价选择性经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硬化治疗难治性和不可切除AB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硬化治疗难治性和不可切除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的16例ABC患者(9例女性,7例男性;中位年龄为17岁[范围为6-25岁])。均为接受了联合经动脉栓塞(使用乙烯乙烯醇)和经皮硬化治疗(使用乙醇凝胶和多聚醇)治疗难治性和不可切除的ABC。
纳入患者基本情况
中位随访时间为27.3个月(范围为6.7-47.5个月)。矿化等级(李克特五点量表)、流体-流体水平等级(FFLs;4点李克特评分),并评估治疗前后增强病灶体积。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和36项健康问卷(SF-36)确定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治疗流程
结果:
平均进行1.6±0.7次经动脉栓塞和3.2±1.7次经皮硬化治疗,无不良事件。
所有患者均显示部分或完全缓解;无一例ABC复发。
矿化程度(治疗后3.7±0.7vs基线时1.4±0.5;P.)和FFL分级(治疗后3.5±0.8vs基线时1.9±0.6;P.)治疗后明显改善。
与基线相比,治疗后平均强化病灶体积显著减少(45.9mm3±96.1vs.0mm3±.3;P=.)。
a,MSTS评分(治疗后28.8±1.8vs基线时14.1±8.6;P.)。
b,SF-36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
结论:
经动脉栓塞和经皮硬化联合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和不可切除ABC的方法。治疗促进了骨矿化,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典型病例
(a)和(b)左锁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经动脉栓塞的代表性图像。血管造影显示ABC(a,黑色箭头)的动脉血运丰富,有来自腋动脉供血。滋养血管的超选择性栓塞导致ABC完全栓塞,而腋动脉被成功保留。(c)经动脉栓塞后经皮硬化治疗后经皮硬化治疗的代表性透视像(白色星号)。(d)基线T2轴向磁共振成像显示典型的ABC(白色箭头),伴T2高信号,部分充血囊肿。(e)治疗后随访T2轴位MR成像显示囊肿数量和大小减少(白色箭头),ABC完全矿化。(f)基线x线片显示典型的左锁骨ABC溶骨性多囊外观。(g)随访x线片显示经动脉栓塞和经皮硬化治疗后ABC完全矿化。
阅读全文了解详细手术过程及更多典型病例,有理解不对,请批评指正!
全文链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