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肝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状态,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肝缺血兔模型,并探讨其在肝缺血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兔进行肝动脉结扎和门静脉阻断,成功建立了肝缺血兔模型。采用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临床肝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肝缺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工具。
一、引言
肝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状态,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障碍。肝缺血的原因包括肝脏手术、肝移植、休克、心力衰竭等。因此,建立一种可靠的肝缺血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肝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体重2.0-2.5kg,由本实验室提供。
(二)实验试剂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三)实验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光学显微镜(OlympusBX51)、图像分析系统(Image-ProPlus6.0)。
在线工程师一对一沟通北检院,一站式检测服务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下载免费咨询(四)实验方法
1.动物分组
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30min组(HI-30min组)和肝缺血60min组(HI-60min组),每组8只。
2.模型建立
Sham组:仅进行腹部切开和缝合,不进行肝动脉结扎和门静脉阻断。
HI-30min组和HI-60min组:在腹部切开后,分别进行肝动脉结扎和门静脉阻断30min和60min,然后松开结扎线,恢复肝脏血液供应。
3.检测指标
(1)血清生化指标
在模型建立后24h采集兔耳缘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BIL和DBIL水平。
(2)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模型建立后24h处死兔,取肝脏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3)免疫组化分析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
三、结果
(一)血清生化指标
与Sham组相比,HI-30min组和HI-60min组血清ALT、AST、TBIL和DBI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HI-60min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
(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光镜下观察,Sham组肝脏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HI-30min组和HI-60min组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且HI-60min组病变更为严重。
(三)免疫组化分析
与Sham组相比,HI-30min组和HI-60min组肝脏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HI-60min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
四、讨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肝缺血兔模型,并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临床肝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肝缺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工具。
血清生化指标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HI-30min组和HI-60min组血清ALT、AST、TBIL和DBIL水平均显著升高,表明肝缺血导致了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障碍。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金标准,本研究中HI-30min组和HI-60min组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且HI-60min组病变更为严重,进一步证实了肝缺血的损伤作用。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HI-30min组和HI-60min组肝脏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提示肝缺血诱导了肝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肝缺血兔模型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肝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筛选。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