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15天下了10天雨
真是让人郁闷啊
早晨醒来窗外就是哗哗的雨水,
到了入夜还在滴滴答答,
今天又是上海春季的一个雨日。
今年4月的雨日,也太多了!
但雨日和雨日也是不同的,
有的日子只是下了毛毛雨,
而申城今天几乎“哗啦啦”的
下了一整天雨。
过去24小时雨量统计显示:
本市一大半地区达到了大雨的程度,
宝山和浦东局部达到暴雨量级。
预计这场降水要到半夜前后才能停止。
看看
上海市天气的发博频率,今天就顾着盯下雨了进入4月以后
和常年同期相比
上海今年的阴雨天气
确实“超标”厉害
进入四月以来,
徐家汇站雨日已达11天,
近50年以来同期雨日最多!
好消息来了!
明天阳光要回归啦
气温重回2字头
但是,坏消息也来了
周五前后还会有一次
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
或伴有雷电活动
周日降水间歇
下周初还有一场雨
近期
阴雨绵绵,天气潮湿闷热
导致各种菌类孳生
食物容易发霉变质
其中一种致命菌——黄曲霉菌
大家一定要警惕
吃了3天发霉的花生
男子呕吐中毒
据健康广东近日报道,广东的刘先生(化名)是一名坚果爱好者,喜欢网购一大堆囤在家里,每天饭后手里都要兜一把。
4月5日晚,刘先生边看电视边吃花生,之后满足地去睡了。凌晨3点,刘先生突然被一阵腹痛惊醒,紧接着就感觉胃里翻江倒海,爬起来呕吐、腹泻了10余次。
医院就诊,医生仔细盘查后发现,竟已吃了整整3天发霉的花生。
值班医生立马为患者行急诊血化验和呕吐物、粪便检测,结果发现患者肝功能指标已高出正常值多倍,确诊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所幸,最后患者经抢救脱离了危险。
黄曲霉毒素是1类致癌物
专家表示,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等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1毫克的黄曲霉毒素,就是致癌剂量!
一旦误食黄曲霉毒素导致中毒,轻则会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腹痛,重则累及肝脏和肾脏,引发黄疸、暴发性肝衰竭、肾功能衰竭,甚至更严重的中毒反应直至死亡。
黄曲霉菌
喜欢滋生在这些地方
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
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
多见于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
久泡的木耳
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纤维素,本身是没有毒素的,久泡后,可能会变质产生类似的生物毒素,或者孳生细菌和黄曲霉菌等致病微生物。
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变质的大米
别以为做熟了就能放松警惕,变质的米饭也是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
发霉的玉米、花生
黄曲霉菌容易孳生在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等,特别是储存在潮湿阴暗处的。
长期不清理的冰箱
即使放进了冰箱,食物还是有它的保鲜期,过期就会发生霉变,更容易孳生黄曲霉菌和其他细菌。
小作坊的自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而一些小作坊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缺乏除去有害物质的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
用久了的筷子、砧板
日常使用的筷子、砧板本身不会长黄曲霉菌,但与携带黄曲霉菌的食物接触,就会“感染”,并且很多厨房的环境潮湿,恰恰给黄曲霉菌提供了好的繁殖空间。
5招教你远离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
裂解温度是℃
所以,日常烹饪的温度
(~℃)
根本奈何不了它
也不要指望
开水煮或者油烹能把它杀灭
因此,对付黄曲霉毒素的
最佳方法就是预防
1、及时处理发霉变质的食物:如果发现家中的大米、花生、坚果等食物发霉了一定要及时扔掉,剩余部分千万不能再食用。
2、正确储存食物:粮食、坚果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家中大量囤积食物,吃多少买多少。
3、多补充叶绿素:叶绿素可以降低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率。
4、注意厨具卫生:筷子、砧板等厨具要及时清洗干净,同时做到定期更换,以免孳生霉菌。
综合自新闻晨报·周到APP、新闻坊、上海市天气、健康广东、科普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