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技术解决信任问题,却被接连卷入不信任的漩涡。在可以凭努力去提升的技术和迭代的规则之外,最难理解和解决的还是那些处于人性灰色地带、代表不确定性的X,轻松筹的故事即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抗争与突围的故事
于亮的肚子里装着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聊了近四个小时,他的回答由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构成,大大小小的故事间似有某种看不见的牵引,一个触发一个,旁人提起一星半点,他便能迅速调取,如数家珍。这些故事时而猎奇,时而耸动,他的声调、神情却鲜有大起大落。即便那些被他称作“神奇”的事件,旁人听得瞠目结舌,他仍是一副和风细雨的模样。
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他源源不断的选题库,他的生活即是工作,一份让他“没有多少个人生活”,让他“受不了会骂人”,同时又被他视为“伟大事业”的工作。
初次众筹位于后永康胡同的东雍创业谷坐落在寸土寸金的二环东北角,前身是北京金漆镶嵌厂,后来被改造为“胡同里的创意工场”。在“双创”浪潮汹涌的年,这里低至4-5元/平米/天的租金吸引了许多初创企业的入驻。彼时刚刚注册公司两个月的于亮和五名技术员搬到这个平米左右的胡同房,于亮给技术团队在公司斜对面租了间宿舍,“几乎天天都是早上3点上班,没出过胡同。”他们正在争分夺秒开发的是一款众筹产品。
“众筹”是当年最火的创业风口之一。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年成立的众筹平台共有84家,平均每月都有七家新平台诞生。于亮的技术团队接了很多众筹网站的外包开发,“大多都是在投机、忽悠人,根本不可能在中国做起来”,于亮觉得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没能解决信任问题,“即便真有什么好想法,要大家给陌生人先打款,还是会被认为是电信诈骗。”
于亮想到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