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事……在中国人的认知里,“酒”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而当喝酒不单单是助兴,已经变成情感深浅和工作能力的衡量标准时,很多人职场人感慨:“不会喝酒已经没法在社会混下去了”。
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中国列为世界酒精“重灾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吸烟。我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超过11万人,因酒致残人数超过万人……
关于喝酒,你是否知道这些:
脸不红的能喝?错!那只是乙醇转化过程慢
白的喝不动咱换啤的?错!“两掺”更伤肝
酒量能练出来?错!喝醉一次等同一次急性肝炎
饮酒需适量,尤其是对酒精敏感者。醉酒同病毒感染一样,会导致肝细胞损害,影响肝功能。如反复多次醉酒,很可能引起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专家们经常强调“适量饮酒”,但到底多少是适量呢?
判断饮酒量是否过度,需要根据饮酒的数量及酒精含量,换算成酒精含量,即折合酒精男性大于每天40克,女性每天大于20克,且长时间的喝酒,才有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风险。
然而,并不是只有每天饮酒的人才有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风险,短期大量酗酒也会对肝脏造成巨大损伤。2周内饮酒换算成酒精超过80克每天的话,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一次病毒性肝炎对肝脏的损害。
都说“喝酒伤肝”,那么到底酒精是如何伤肝的呢?
三杯酒下肚,酒精就会被人体吸收,人体的呼吸系统、皮肤系统和肝脏就会开始处理酒精,保证身体不受伤,其中肝脏的工作量最重,受伤也最深。
一个人喝了一次酒,肝脏可能就受了伤,如果之后这个人不再喝了,肝脏自己就会恢复健康了。你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猫为自己舔舐伤口。
不过,肝脏的这种自我疗愈也是有限度的。假设肝脏有个健康细胞,一次喝酒损伤了2个,没问题,剩下98个依然可以继续工作。
但如果你一直喝,今天醉了明天又醉,损伤就很难被修复,累积起来,某一天损伤了70个细胞,肝功能就出问题了。
喝酒伤肝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酒精性肝病,最轻的是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的就是酒精性肝硬化了。
“滴水成河,滴酒成癌”,酒清对肝脏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随着量的增加和饮用时间的延长,一步步对肝脏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
第一阶段:
酒精脂肪肝,每日饮酒比间断饮酒危害性大,一次大量饮酒比一日分次小量饮酒的危害性大。也就是说饮酒的时间越长,量越多,肝脏的脂肪性变就越严重。
据统计,慢性嗜酒者近60%会发生脂肪肝,10%-2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第二阶段:
发展为酒精性肝炎,炎症会使肝脏的损害加剧。同时出现恶心、呕吐、黄疸、肝脏肿大和压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肝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第三阶段:
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发展到肝硬化时,对肝脏的损害已经是不可逆转了。如果不加科学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那么就很可能发展为肝癌。
从“酒精性脂肪肝”到“肝癌”,看似“远在天边”,实则“近在咫尺”,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足够的自我保肝意识,不能做到适量饮酒的话,“肝癌”随时会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