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ALF)是在原来无肝病的基础上急性发生的以黄疸、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死亡率较高。
当前,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急性肝衰竭常见的原因,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标准通常采用国王学院标准(KCC)。然而,传统的预后评分模型往往缺乏敏感性。来自加拿大艾伯塔大学肝病和重症监护医学部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1)早期(1天)或晚期(3-5天)水平与无肝移植患者的21天死亡率相关。
研究人员使用美国急性肝衰竭研究注册组的临床资料(-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了例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LF)患者的血液样本(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幸存99例,死亡99例)。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存活者,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LF)存活者的早期和晚期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1)水平均显著下降,分别为:早期(.6vs.8?ng/mL,P<0.??),后期(.4vs.3?ng/mL,P?<?0.);
血清FABP1>??ng/mL与早期死亡风险(P=0.??)和晚期死亡风险(P0.??)呈显著相关;
调整相关变量后(终末期肝病模型和升压药的使用),早期血清FABP1水平升高(logFABP1OR=?1.31,P=0.?)和晚期血清FABP1水平升高(logFABP1OR=?1.50,P=0.?)与患者21天死亡率显著增加相关;
早期和晚期多变量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和0.;
国王学院标准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的面积为(早期:单独,0.;联合FABP1,0.;晚期:单独,0.;联合FABP1;0.);急性肝衰竭研究组预后指数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的面积为(早期:单独,0.;联合FABP1,0.;晚期:单独,0.;联合FABP1,0.)。
研究人员总结称,针对APAP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患者,FABP1可能具有区分存活者与非存活者的潜力,并改善当前临床中常用的模型;当然,FABP1作为APAP导致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预测工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验证。
编译自:ElevatedFABP1serumlevelsareassociatedwithpoorersurvivalinacetaminophen-inducedacuteliverfailure.Hepatology.January19.
相关阅读要点概览:急性肝衰竭的症状、诊断及管理
《AGA指南:急性肝衰竭的诊断与管理》推荐要点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