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以后再也不吃生海鲜了,一定好好烧熟了吃。”
近日,68岁的朱大伯从医院感染科出院。
因为吃生海鲜感染了戊肝病毒,出现了肝衰竭,接受了5次人工肝治疗,治疗了40多天才得以出院。
“小黄人”急性肝衰竭入院
朱大伯被送到医院感染科时,病情已经很危急。
来院前两天,朱大伯就察觉了自己的不对劲:尿黄,乏力,没胃口。
两天后,他发现自己成了彻底的“小黄人”,眼白、皮肤也都明显泛黄。
等到入院时,朱大伯的情况更糟了。
胆红素高达μmol/L(正常值20μmol/L,μmol/L需要考虑肝衰竭),谷丙转氨酶高达U/L以上,凝血功能差……
患者治疗期间的一份检查报告
朱大伯的主管医生结合其检查结果和病情表现,考虑朱大伯急重症戊型肝炎的概率较大。
进行针对性检查后,果然发现朱大伯血液里戊型肝炎病毒的载量已高达上万,甚至导致了急性肝衰竭。
生吃海鲜惹得祸
“平时身体这么好,怎么肝脏会突然出问题呢?”对这场大病,朱大伯和家人都不理解。
在询问朱大伯的日常饮食中,医生发现了线索——大伯一直喜欢吃各种生腌海鲜,尤其是各种贝类,认为这样鲜味才足。
而这些生海鲜,基本可以确定是朱大伯这次戊肝的感染源。
据介绍,在不熟的海鲜中,贝壳类海鲜最容易引起戊肝。
这类海产品的鳃吸水后,会把水中的病毒过滤并留在体内。
如果其中有戊肝病毒,在食用时,没有煮熟杀死,就有被感染的风险。
戊型肝炎是常见的肝炎病毒,潜伏期一般在10~60天,平均为40天,部分急性病例3~5天内即出现症状。
对此,医生表示,戊肝不少见,但是特定人群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如老人、小孩、孕妇、肥胖人士,这几类人群抵抗力差,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有可能导致重症肝炎,危及生命。
为什么家人没有感染?
朱大伯的家人好奇,一家人都一桌吃饭,为什么只有朱大伯感染了呢?
医生分析,这既和个体的年龄、免疫力相关,也和食用了感染戊肝病毒食物的多少相关。简单来说,吃得多,年龄大,抵抗力弱,就容易被病毒感染。
因此,医生也提醒广大读者,为了身体健康,要少生吃海鲜,不喝生水。如果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
另外注意的是,戊肝病毒感染中招后不会终生免疫,可以发生重复感染。
(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