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每年例行体检的习惯。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后,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轻度异常,比如:内脏B超提示「占位」「结石」等等,「建议到专科进一步诊治」。
而接下来,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过分担忧,寝食不安,网上一顿乱搜,偶尔一不留神还陷进了小广告的误区。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什么是肝占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什么是肝占位?
肝占位医学上称为肝脏占位性病变,通俗的说就是肝上长了个东西。
肝占位在我们的超声、CT、磁共振中,表现为在正常肝实质上出现异常回声区或者密度区。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呼,它包括良性的肝占位以及恶性的肝占位。
实际上,在体检当中发现的肝占位,绝大多数都属于良性的肝占位病变,最常见的就是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等。
恶性的肝占位性病变包括原发性的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母细胞瘤,肝脏肉瘤,淋巴瘤以及各种转移性肝癌等。
哪些人群发现了肝占位
需要特别注意呢?
?乙肝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因为患有乙肝的人群更容易得肝占位,因此如果体检发现了肝脏占位性病变,需要进一步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以及肝脏增强CT/磁共振来明确诊断。
?肝硬化的人群
除了乙肝,其他原因(丙肝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也会引起肝硬化。
而肝硬化人群也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建议有肝硬化的患者需要每半年进行肝病体检。体检当中如果发现肝占位,也需要进一步排除肝癌的可能。
?有其他部位原发肿瘤史的人群
由于肝脏血供丰富,全身各个部位的肿瘤都能够通过血液播散而转移到肝脏,发生肝转移瘤。
因此,对于已经有其他原发肿瘤的患者,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肝脏超声或者CT检查。
如果在正常肝实质上发现了新的肝占位,建议进行进一步增强影像学检查,排除转移性肝癌的可能。
临床研究表明,能够接受早期治疗的肝转移瘤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出现了症状再进行治疗的患者。
那肝占位就一定会转变成恶性肿瘤吗?肝占位可能会导致哪些危害呢?有没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呢?大家一定有很多疑问。
本周日丁香医生邀请了广州医院肝胆科副主任医师李锟,来聊一下和「肝占位」相关的内容。
9月12日(周日)20:00
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锟
肝上长了东西该怎么办?
点击下方卡片
立即预约直播
▼
扫描海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